公元1153年金代皇帝完顏亮遷都今北京后,御酒坊不在作為皇家******酒,御酒坊更名為二層甸子燒鍋,所釀制的美酒開始面向社會百姓。
清朝吉林將軍統管打牲烏拉衙門,內有張姓漢官封地在今玉泉鎮一帶。張家高薪聘請打牲烏拉衙門酒師、曲師,沿襲金代燒酒工藝,用玉泉水在玉泉鎮釀制燒酒,“二層甸子燒鍋”百年飄香。
1956年,黑龍江省長提出要釀造黑龍江名酒,商務廳選址玉泉鎮,玉泉酒廠即在“二層甸子燒鍋”上復建。
聞名天下的玉泉酒,正是誕生于此。據專家考證,早在近900多年前的金代,公元1143年,金熙宗皇統3年,道教太一教創始人蕭抱珍為報皇恩,將制取藥露的秘籍蒸餾法獻給皇室。金熙宗得此釀酒法后大喜,敕令在京郊玉泉鎮建立皇家御酒坊,所釀制的美酒******皇室成員飲用。自此以后,玉泉鎮成為名聞天下的北方酒鄉,飄香千年至今依然美譽盛傳。
古法沿襲 傳入中原
公元1153年金朝第四代皇上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蒸餾制酒法也隨之傳入中原,逐漸傳遍全國。今北京的玉泉路、玉泉站等地名就是當年延續下來的。
相傳在遼金時期,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與遼軍交戰后,大獲全勝,回來休息途中,有一群鹿穿過,于是乎,便搭弓射箭,射中一只梅花鹿,近看,是一只母鹿,母鹿眼角留著淚,一條腿受傷。完顏阿骨打下令放了這只鹿,并親自給鹿腿做了包扎。這時,鹿緩緩地站起來,試探著跑了一段路,一邊用前腳刨著腳下,然后三回頭消失在森林深處。阿骨打帶領士兵來到鹿刨的地方,草木豐茂,還能聽到汩汩的流水聲,他們把這塊地刨開,一股清冽的泉水涌出地面,這泉水喝到嘴里甜絲絲的,飲后神清氣爽,體力倍增!阿骨打意識到,此泉真乃上天所賜啊,遂賜名“御泉”!
始自金代?皇家御用?古法沿襲—
好酒必有佳泉,“御泉”的由來
006年在擴建廠房時,考古人員不但發現了金代的蒸餾器,也發現了近1000年的木制酒海殘片,而玉泉酒業使用至今的從幾十噸到幾噸的酒海群則證明了金代的釀酒人,極可能是中國蒸餾酒酒海的發明者。
金代蒸餾酒器在玉泉出土
2006年在玉泉出土一件青銅蒸餾酒器,經專家鑒定為金代文物。
《黑龍江酒業發展史1986—2006》記載:“出土文物和史料證實,金代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是蒸餾酒***早的發祥地。
屬于國家二級保護文物,現存于玉泉酒業的酒文化博物館內。